1. <dd id="ovkas"></dd>
      <progress id="ovkas"></progress>
    2. <em id="ovkas"></em>
    3. <th id="ovkas"></th>
        <tbody id="ovkas"></tbody>
      1. <rp id="ovkas"><acronym id="ovkas"><u id="ovkas"></u></acronym></rp>

        中藥一號網 >>所屬分類 >> 根莖類中藥材    祛風濕中藥材   

        川牛膝

        編輯詞條

          川牛膝,又名牛膝,拐膝,天全牛膝,都牛膠等。根圓柱形,鮮時表面近白色,干后灰褐色或棕黃色。產四川、云南、貴州等地。根供藥用,生品有下降破血行瘀作用,熟品補肝腎,強腰膝。

        川牛膝川牛膝


        目錄

        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川牛膝的功效:

          祛風,利濕,通經,活血。治風濕腰膝疼痛,腳痿筋攣,血淋,尿血,婦女經閉,癥瘕。用于經閉癥瘕,胞衣不下,關節痹痛,足痿筋攣,尿血血淋,跌撲損傷。

         、佟端幉馁Y料匯編》:治打撲刀傷,有緩和疼痛之效。
         、凇吨兴幹尽罚浩蒲陆。
         、邸吨兴幉氖謨浴罚汗Χ囔铒L利濕,其他和懷牛膝相同。
         、堋端拇ㄖ兴幹尽罚红铒L利濕,通經散血。治寒濕腰腿骨痛,足痿筋攣,婦女經閉及癥瘕,淋病,尿血,陰痿、失溺。

        川牛膝的作用:

        藥理作用
          1、蛋白質同化作用
          該品所含昆蟲變態甾體激素具有強的蛋肉質合成促進作用,給小鼠次羥基促脫皮甾酮后2小時左右,即可見小鼠肝臟細胞核、線粒體以及微粒體中氨基酸前體摻入增多,4小時時作用更強,其作用強度與4-氯睪丸酮效果相似。同時在腎臟中也可見蛋白質合成增強現象,但于4小時后回復原有水平。杯莧甾酮亦有類似作用,每日給小鼠僅5mcg,即可見明顯效果而無任何毒性反應。
          2、抗生育作用
          該品的3種提取物,即苯提取物,乙酸乙酯提取物和醇提取物。具有對小鼠抗生育和抗著床作用。
          3、其它作用
          該品所含的杯莧甾酮具有雌激素活性,未成熟大鼠500mg/(kg?d),共3日,子宮重量增加,但對卵巢重量影響不大。流浸膏對未孕貓的子宮有弛緩作用。但對已孕子宮則有強力的收縮作用。

        川牛膝的性味歸經

          歸經肝;腎經
          性味甘;微苦;性平
          來源 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根。

        川牛膝的副作用及禁忌注意事項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   婦女月經過多,妊娠,夢遺滑精者忌用。

        川牛膝的食用方法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  牛膝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5-15g;或浸酒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搗汁滴鼻;或研末撒入牙縫。
          牛膝用藥禁忌:凡中氣下陷,脾虛泄瀉,下元不固,夢遺失精,月經過多及孕婦均忌服牛膝。
          補益牛膝丸功效:久服須發皆生,永黑不白。主治髭發黃白。
          處方:牛膝1斤(去苗),生干地黃1斤,枳殼半斤(去瓤),菟絲子半斤,地骨皮半斤。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
          制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          用法用量:菟絲子丸(《圣濟總錄》卷一○一)。本方方名,《普濟方》引作“牛膝丸”!妒備洝繁痉接梅ǎ荷衔逦,將菟絲子、地骨皮、枳殼搗羅為末,以牛膝、地黃汁和作餅子,曬干,再搗羅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早食后溫灑下;如心中熱米飲下。
          注意:忌生蔥、蘿卜、大蒜等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圣惠》卷四十一
          
          補益牛膝丸
          功效:清心潤肺,固元益神,進食,壯筋骨。
          處方:牛膝(去苗,酒浸)、干地黃(酒浸,蒸)、枳殼(酒浸,麩炒黃,去瓤)、地骨皮(酒浸)、菟絲子(酒浸,焙干,別杵)、遠志(酒浸,去心)各等分。
          制法:上為末,煉蜜或酒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          用法用量:每服20-50丸,空心鹽湯、溫酒任下。
          來源:《醫方類聚》卷二○四引《修真秘訣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粥
          功效:健脾祛濕止痛。
          配方:牛膝莖葉20克、粳米100克
          制法:牛膝加水200毫升,煎至100毫升,去渣留汁,入粳米100克,再加水約500毫升,煮成稀粥。
          用法:每日早晚溫熱頓服,10天為1個療程。
          注意事項:月經量多者以及孕婦忌用。中氣不足者不能服用本品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茶
          功效:活血祛瘀,消癰散腫;止痛。治瘀血腹痛;產后瘀阻腹痛;跌打損傷;尿血;淋;閉經。
          材料:牛膝5g、花茶3g。
          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          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1
          功效:治小兒口瘡。
          配方:牛膝(切)一兩。
          制法:上以清酒二盞,煎至七分。
          用法:去滓分溫三服,日二,以瘥為度。
          說明:《普濟方》牛膝用二兩,余同上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2
          功效:主治少腹滯痛,腰膝浮腫,筋骨無力,足趾極冷。
          配方:生地黃、生牛膝各250克。
          制法:將上二味和搗如泥作團狀,以紙裹外重以黃泥固濟,微火炙,勿令泥有裂處,待干即于地爐中灰火養半日,次以炭火漸漸燒之,加至火令近,燒一復時,取出候冷,去泥紙,搗羅為散。
          用法:每用15克,酒20毫升,以瓷器煎至25毫升,和渣食前頓服,老小隨意加減均可。
          說明:脾胃虛寒者,月經過多者慎用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3
          功效:主治產后腹中苦痛。
          配方:生牛膝五兩。
          制法:以酒五升,煮取二升,去滓。若用干牛膝根,以酒漬之一宿,然后可煮。
          用法:分二服。
          說明:《普濟方》同上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備急千金要方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4
          功效:主治瘧疾。
          配方:牛膝莖葉。
          制法:用牛膝莖葉一把,切,以酒三引漬一宿。
          用法:分三服,令微有酒氣,不即斷更作,不過三服止。
          來源:《普濟方》
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5
          功效:治肝風筋脈抽掣疼痛。
          配方:牛膝(去苗銼)、薏苡仁各半斤,酸棗仁(微炒)、赤芍藥、附子(炮裂去皮臍)、干姜(炮)、柏子仁、石斛(去根)各三兩,甘草(微炙)二兩。
          制法:上九味,細銼和勻,用生絹袋盛,以好酒二斗浸七日。
          用法:不拘時溫飲一盞,旋添酒漬藥,至味薄即止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6
          功效:主八十三種風著人頭,面腫癢,眉發隕落,手腳拘急不得行步,夢與鬼神交通,或心煩恐怖,百脈自驚,轉加贏瘦等。
          配方:牛膝、石南、烏頭(去皮)、天雄(去皮)、茵芋各二兩,細辛五分。
          制法:上六味切,以酒一斗二升漬之,春秋五日,夏三日,冬七日。
          用法:初服半合,治風癲宿 服之即吐下,強人日三,老少日一,不知稍加。惟禁房室及豬肉等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千金翼方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7
          功效:治腳氣極冷,著厚綿衣蓋復不覺暖者。
          配方:生牛膝、生地黃(凈洗控干切暴兩日)各半斤。
          制法:上二味,和搗如泥作團,以紙裹,外更以黃泥固濟微火炙,勿令泥有裂處,待干即于地爐中灰火養半日,次以炭火漸漸燒之,加至火三斤,燒一復時,取出候冷,去泥紙,搗羅為散。
          用法:每服五錢匕,酒一盞半,以瓷器煎至七分,和滓食前頓服,老少以意加減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太平圣惠方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8
          功效:治腳氣極冷,著厚綿衣蓋覆不覺暖者。
          配方:生牛膝、生地黃各半斤(洗凈控干曝兩日)。
          制法:上搗如泥,作團,以紙裹,外更以黃泥固濟,微火炙令泥有裂處,待干,即于地爐中灰火養半日,次以灰火漸漸燒之,加至火三斤,燒一伏時,取出候冷,去泥紙羅為散。
          用法:每服五錢,酒一盞半,以瓷器煎七分,和滓,食前頓服之。老小以意加減服之。
          來源:《普濟方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酒9
          功效:治腳氣溫痹不仁,腳弱不能行走。
          配方:牛膝(切炒)、側子(炮裂去皮臍)、丹參、山茱萸(炒)、蒴 、杜仲(去粗皮)、石斛(去根)各二兩,防風(去叉)、蜀椒(去目并合口炒出汗)、細辛(去苗葉)、獨活(去蘆頭)、秦艽(去苗土)、桂(去粗皮)、薏苡仁(搗碎)、芎 、當歸(切焙)、白術、茵芋(炙)各一兩半,五加皮(炙)二兩半,干姜(炮)一兩。
          制法:上十二味,口父咀如麻豆大,以絹袋盛。內凈甕中,清酒三斗浸,寒七日,暑三日。
          用法:初服半盞,稍加以知為度,患目昏頭旋者,服之彌佳。
          來源《太平圣惠方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膏
          方劑主治:死血作淋。
          藥物組成:牛膝4兩(去蘆,酒洗1宿),桃仁1兩(去皮尖,炒),當歸尾2兩(酒洗),赤芍藥1兩半,生地1兩半(酒洗),川芎5錢。
          用法用量:用水,以炭火慢熬到2鐘,入麝少許,分作4次,空心服。如夏月用涼水換,此膏不壞。
          處方來源: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五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煎
          方劑主治:傷寒后,或中風濕,毒氣流注,腰脊日夜疼痛。
          藥物組成:牛膝(去苗)2兩,天麻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,生用)2兩,羌活(去蘆頭)2兩,當歸(切,焙)1兩。
          制備方法:上為末。用黑豆2升,桑枝3斤(細銼),生姜4兩(切),用水2斗,煎至2升半,去滓;入藥末,煎成膏。
          用法用量:每服半匙匕,空心溫酒調下。日晚再服。
          處方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卷三十三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湯
          方劑主治:婦女逾年月水不通,臍下結塊。
          藥物組成: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牡丹皮1兩,芍藥(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芎?1兩,鱉甲(去裙吟,醋炙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黃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白薔薇根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京三棱1兩半,桂(去粗皮)半兩。
          制備方法: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          用法用量: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          處方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湯
          方劑主治:產兒已出,胞衣不下,臍腹堅脹,急痛甚,及子死腹中不得出者。
          藥物組成:牛膝(酒浸)1兩,瞿麥1兩,滑石2兩,赤小豆2兩半,當歸(酒浸)1兩半,木通1兩半,葵子1兩2錢半。
          制備方法:上銼散。
          用法用量:每服3錢,水2盞煎,不拘時服。
          處方來源:《得效》卷十四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散1
          主治:婦人血風走注,腰腳疼痛不可忍。
          組成:牛膝30克(去苗) 虎脛骨60克(涂酥,炙黃) 赤芍藥30克 琥珀30克 桂心30克 當歸30克(銼,微炒) 芎?30克 沒藥30克 麒麟竭30克 干漆30克(搗碎,炒令煙出) 防風30克(去蘆頭) 木香15克 地龍15克(微炒) 羌活30克(去蘆頭) 酸棗仁30克(微炒) 生干地黃30克
          用法:上藥搗細羅為散。每服以溫酒調下3克,不計時候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九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散2
          方劑主治:妊娠5-6月墮胎,胞衣不出,下焦瘀血。
          藥物組成:牛膝3分(去苗),桂心半兩,芎?3分,川樸消3分,當歸1兩半,蒲黃1分。
          制備方法:上為粗散。
          用法用量: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生地黃1分,煎至6分,去滓,放溫頻服。
          處方來源:《圣惠》卷七十七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散3
          功效:解骨槽毒氣。
          主治:牙齒風齲疼痛。
          組成:牛膝1兩(燒為灰)。
          用法:上為末。以少許著齒間含之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散4
          功效:主治中風半身不遂,筋脈拘急疼痛。
          組成:牛膝2兩(去苗),羚羊角屑2兩半,漏蘆2兩,敗醬2兩,茯苓2兩,酸棗仁2兩(微炒),芎?1兩半,防風1兩(去蘆頭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。
          用法:上為粗散。每服5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入荊瀝1合,更煎1兩沸,不拘時候溫服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圣惠》卷二十三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樸消牛膝湯
          方劑主治:小便不通,或血淋。
          藥物組成:杜牛膝2兩,樸消1兩。
          用法用量:以雪水2碗,煎杜牛膝至1碗,調樸消空心服。
          處方來源: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五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丸1
          功效:主治諸風濕痹,四肢拘攣,腳膝疼痛,及腳氣。
          組成:牛膝(酒浸一宿,焙干) 肉蓯蓉(酒浸一宿,焙干) 川芎 羌活(去蘆、頭) 當歸(洗,焙) 杜仲(去粗皮,生姜汁浸,銼,炒) 麻黃(不去根、節) 赤芍藥 木香 沒藥(別研) 乳香(別研) 木瓜 附子(炮,去皮、臍) 萆粟 大腹皮 五加皮 薏苡仁(炒) 續斷各等分。
          用法:上藥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予大。每服30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下。
          來源: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四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丸2
          組成:牛膝(酒浸,切,焙)3分,獨活(去蘆頭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丹參1兩,石斛(去根)1兩,牡丹(去心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萆粟2兩,薏苡仁(微炒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白蒺藜(炒)2兩,檳榔(細銼)2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。
          用法: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30丸,空腹溫酒送下,日午再服。
          主治:腳氣痹弱,不能行步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丸3
          功效:主治腎臟風毒,流注腰腳,筋骨疼痛,行立艱難。
          組成:牛膝60,克(去苗) 虎脛骨30克(涂酥,炙微黃) 羌活30克 海桐皮27.5克 當歸22克(銼,微炒) 巴戟22克 芎?22克 薏苡仁22.5克 防風22.5克(去蘆頭) 桂心22.5克 杜仲30克(去粗皮,微炙,銼) 鹿茸30克(去毛,涂酥,炙微黃) 石斛22.5克(去根,銼) 附子30克(炮裂,去皮、臍) 熟干地黃30克 酸棗仁22.5克(微炒) 肉蓯蓉30克(酒浸一宿,刮去皺皮,焙干) 仙靈脾22.5克 補骨脂22.5克(微炒) 干蝎22.5克(微炒) 天麻22.5克 木香22.5克 檳榔30克
          用法: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二三百杵,丸如梧桐子?崭箷r以溫酒下30丸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石斛酒
          功效:補腎強骨、活血通絡,主治腎虛腰痛、關節疼痛等。
          配方:牛膝40克,杜仲、丹參、生地黃各20克,白酒500毫升。
          制法:將前5味搗碎,置容器中,加入白酒,密封,浸泡7天后,過濾去渣,即成。
          用法:口服。每次服10――15毫升,日服 3次。
          附記:引自《藥酒匯編》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木瓜牛膝酒
          功效:舒筋活絡、祛風除濕,主治關節僵硬、活動不利、筋骨酸痛等癥。
          配方:木瓜、牛膝各25克,白酒500毫升。
          制法:將前2味搗碎,置容器中,加入白酒,密封,浸泡15天后,過濾去渣,即成。
          用法:口服。每次服10毫升,日服1次。
          附記:引自《民間百病良方》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丹參酒
          功效:治腳氣入冬即苦腳痹弱,或筋骨疼不能屈伸,皮膚麻痹不仁,手腳指節腫滿悶,或四肢腫腰脛直。
          配方:牛膝、丹參、薏苡仁炒)、生干地黃各半斤,五加皮、白術各五兩,側子(炮裂去皮臍),萆 、赤茯苓、防風各四兩,獨活、石斛(去根)各六兩,茵芋(用葉)、桂、天雄(炮去皮臍)、人參、芎 、石南葉(炙)各三兩,細辛(去茵葉)、升麻各二兩,磁石(煅酒碎七遍)一斤,生姜五兩。
          制法:上二十二味,銼如小豆大,絹袋盛,以無灰酒五斗,浸一七日,密封勿令通氣。
          用法:日滿空心取半盞一盞,溫飲之,日五服,不飯酒者,頻頻少服,以知為度。
          說明:《普濟方》前四味藥有得為各半兩,細辛、升麻各三兩,余均同上。
          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
          
          牛膝逐瘀湯
          功效:溫經逐瘀,治瘀血內阻,血瘀偏寒。
          組成:牛膝9克,桂心6克,赤芍6克,桃仁6克,當歸6克,木香6克,牡丹皮6克,川芎3克,焦艾葉9克。
          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劑,日服2次。
          來源:《中醫婦科治療學》。

        川牛膝的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    
          

        川牛膝川牛膝



        川牛膝川牛膝

          
          

        川牛膝川牛膝

          

        川牛膝川牛膝

        附件列表


        →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,請 編輯詞條

        上一篇昆布 下一篇天冬

        聲明: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,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!

        詞條信息

        中藥大全
        中藥大全
        圣賢
        詞條創建者 發短消息   
        admin
        admin
        超級管理員
       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  

        相關詞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