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山茱萸又叫做山萸肉、山芋肉、山于肉等。成熟果實為中藥,用于眩暈耳鳴,腰膝酸痛,陽痿遺精,遺尿尿頻,崩漏帶下,大汗虛脫。
山茱萸的功效:
【炮制】山萸肉:除去雜質和殘留果核。
酒萸肉:取凈山萸肉,用黃酒拌勻,放罐內或其他容器內,封嚴,放在加水的鍋中,蒸至酒被吸盡,取出晾干(每100斤用黃酒20斤)。
蒸山萸:將揀凈去核的山萸肉,放罐內或籠屜等容器封嚴,放在加水的鍋中,蒸至外面呈黑色時,取出晾干。
【性味】酸、澀,微溫。
【歸經】歸肝、腎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補肝腎,澀精氣,固虛脫。治腰膝酸痛,眩暈,耳鳴,陽痿,遺精,小便頻數,肝虛寒熱,虛汗不止,心搖脈散。
補益肝腎,澀精固脫。用于眩暈耳鳴、腰膝酸痛、陽痿遺精、遺尿尿頻、崩漏帶下、大汗虛脫、內熱消渴。溫肝補腎,除一切風,止月經過多,治老人尿頻。
、佟侗窘洝罚"主心下邪氣寒熱,溫中,逐寒濕痹,去三蟲。"
、凇独坠谥苏">雷公炮炙論》:"壯元氣,秘精。"
、邸秳e錄》:"腸胃風邪,寒熱疝瘕,頭風,風氣去來,鼻塞,目黃,耳聾,面皰,溫中,下氣,出汗,強陰,益精,安五臟,通九竅,止小便利,明目,強力。"
、堋端幮哉摗罚"治腦骨痛,止月水不定,補腎氣;興陽道,添精髓,療耳鳴,除面上瘡,主能發汗,止老人尿不節。"
、荨度杖A子本草》:"暖腰膝,助水臟,除一切風,逐一切氣,破百結,治酒?。"
、蕖墩渲槟摇罚"溫肝。"
、摺侗静萸笤罚"止久瀉,心虛發熱汗出。"
山茱萸的作用:
1.治五種腰痛,下焦風冷,腰腳無力:川牛膝一兩(去苗),山茱萸一兩,桂心三分,上藥搗細羅為散,每于食前,以溫酒調下二錢。(《圣惠方》)
2.益元陽,補元氣,固元精,壯元神:山茱萸(酒浸)取肉一斤,破故紙(酒浸一日,焙干)半斤,當歸四兩,麝香一錢。上為細末,煉蜜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八十一丸,臨臥酒鹽湯下。(《扶壽精方》草還丹)
3.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:干地黃八兩,山茱萸、薯蕷各四兩,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各三兩,桂枝、附子(炮)各一兩。上八味,末之,煉蜜和丸梧子大,酒下十五丸,日再服。(《金匱要略》崔氏八味丸)
4.治腎怯失音,囟開不合,神不足,目中白睛多,面色刮白:熟地黃八錢,山萸肉、干山藥各四錢,澤瀉、牡丹皮、白茯苓(去皮)各三錢。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?招姆,溫水化下三丸。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地黃丸)
5.治老人小水不節,或自遺不禁:山茱萸肉二兩,益智子一兩,人參、白才L各八錢,分作十劑,水煎服。(《方龍潭家秘》)
6.治寒溫外感諸癥,大病差后不能自復,寒熱往來,虛汗淋漓;或但熱不寒,汗出而熱解,須臾又熱又汗,目睛上竄。勢危欲脫,或喘逆,或怔忡,或氣虛不足以息:萸肉二兩(去凈核),生龍骨一兩(搗細),生牡蠣一兩(搗細),生杭芍六錢,野臺參四錢,甘草三錢(蜜炙)。水煎服。(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來復湯)
7.腎虛腰痛,陽痿遣精;山茱萸、補骨脂、菟絲子、金櫻子各4錢,當歸3錢,水煎服。
8.自汗;山茱萸、黨參各5錢,五味子3錢,水煎服。
9.汗出不止;山茱萸、白術各5錢,生龍骨、生牡蠣各1兩(先煎),水煎服。
10.遣尿;山茱萸、丹皮、茯苓、覆盆子(酒炒)、肉桂、附片(鹽炒)、甘草各1錢。水煎服。
11.老人尿頻失禁;山茱萸3錢,五味子1.5錢,益智人2錢,水煎服。
1.《澠水燕談錄》:山茱萸能補骨髓者,取其核溫澀能秘精氣,精氣不泄,乃所以補骨髓。今人剝取肉用而棄其核,大非古人之意,如此皆近穿鑿,若用《本草》中主療,只當依本說;騽e有主療,改用根莖者,自從別方。
2.《本經》云,止小便利,以其味酸,觀八味丸用為主藥,其性味可知矣。
3.《醫學入門》:山茱萸本澀劑也,何以能通發邪?蓋諸病皆系下部虛寒,用之補養肝腎,以益其源,則五臟安利,閉者通而利者止,非若他藥輕飄疏通之謂也。
4.《本草經疏》:山茱萸治心下邪氣寒熱,腸胃風邪、寒熱頭風、風去氣來、鼻塞、面皰者,皆肝腎二經所主,二經虛熱,故見前證。此藥溫能通行,辛能走散,酸能入肝,而斂虛熱,風邪消散,則心下腸胃寒熱自除,頭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皰悉愈也。逐寒濕痹者,借其辛溫散結,行而能補也。氣溫而主補,味酸而主斂,故精氣益而陰強也。精益則五臟自安,九竅自利。又腎與膀胱為表里,膀胱虛寒,則小便不禁,耳為腎之外竅,腎虛則耳聾;肝開竅于目,肝虛則邪熱客之而目黃;二經受寒邪,則為疝瘕,二臟得補,則諸證無不瘳矣。
5.《藥品化義》:山茱萸,滋陰益血,主治目昏耳鳴,口苦舌干,面青色脫,汗出振寒,為補肝助膽良品。夫心乃肝之子,心苦散亂而喜收斂,斂則寧靜,靜則清和,以此收其渙散,治心虛氣弱,驚悸怔忡,即虛則補母之義也。腎乃肝之母,腎喜潤惡燥,司藏精氣,借此酸能收脫,斂水生津,治遺精,白濁,陽道不興,小水無節,腰膝軟弱,足酸疼,即子令母實之義也。
6.《本草新編》:人有五更泄瀉,用山茱萸二兩為末,米飯為丸,臨睡之時,一刻服盡,即用飯壓之,戒飲酒行房,三日而泄瀉自愈。蓋五更泄瀉,乃腎氣之虛,山茱萸補腎水,而性又兼澀,一物二用而成功也。推之而精滑可止也,小便可縮也,三蟲可殺也;蛞缮杰镙切詼,陰虛火動者,不宜多服。夫陰虛火動,非山茱萸又何以益陰生水,止其龍雷之虛火哉。凡火動起于水虛,補其水則火自降,溫其水則火自安,倘不用山茱萸之益精溫腎,而改用黃柏、知母瀉水寒腎,吾恐水愈干而火愈燥,腎愈寒而火愈多,勢必至下敗其脾而上絕其肺,脾肺兩壞,人有生氣乎。故山茱萸正治陰虛火動之藥,不可疑其性溫而反助火也。
7.《本經逢原》:山茱萸詳能發汗,當是能斂汗之誤。以其酸收,無發越之理。仲景八味丸用之,蓋腎氣受益,則封藏有度,肝陰得養,則疏泄無虞,乙癸同源也。
8.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山茱萸,大能收斂元氣,振作精神,固澀滑脫。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,故又通利九竅,流通血脈,治肝虛自汗,肝虛脅疼腰疼,肝虛內風萌動,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,與其他酸斂之藥不同,是以《本經》謂其逐寒濕痹也。其核與肉之性相反,用時務須將核去凈。近閱醫報有言核味澀,性亦主收斂,服之恒使小便不利,椎破嘗之,果有有澀味者,其說或可信。凡人元氣之脫,皆脫在肝。故人虛極者,其肝風必先動,肝風動,即元氣欲脫之兆也。又肝與膽,臟腑相依,膽為少陽,有病主寒熱往來;肝為厥陰。虛極亦為寒熱往來,為有寒熱,故多出汗。萸肉既能斂汗。又善補肝,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,服之最效。愚初試出此藥之能力,以為一己之創見,及詳觀《神農本經》山茱萸原主寒熱,其所主之寒熱,即肝經虛極之寒熱往來也!侗窘洝罚褐餍南滦皻夂疅,溫中,逐寒濕痹,去三蟲!独坠谥苏">雷公炮炙論》:壯元氣,秘精!秳e錄》:腸胃風邪,寒熱疝瘕,頭風,風氣去來,鼻塞,目黃,耳聾,面皰,溫中,下氣,出汗,強陰,益精,安五臟,通九竅,止小便利,明目,強力。
9.《藥性論》:治腦骨痛,止月水不定,補腎氣,興陽道,添精髓,療耳鳴,除面上瘡,主能發汗,止老人尿不節。
10.《日華子本草》:暖腰膝,助水臟,除一切風,逐一切氣,破癥結,治酒?。
11.《珍珠囊》:溫肝。
12.《本草求原》:止久瀉,心虛發熱汗出。
山茱萸藥理作用:
1.動物實驗證實山茱萸有利尿降壓作用。
2.山茱萸能能對抗組胺、氧化鋇及乙酰膽堿所引起的腸管痙攣。
3.抑菌實驗;山茱萸在體外對志賀氏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。
4.山茱萸對于因化學療法及放射線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,有使其升高的作用。
。1)醫師處方用量6~12g;大劑量可用至30~60g。
(2)山茱萸25g、黨參25g、五味子15g。水煎服。用于自汗。
(3)山茱萸30~50g、白酒500g。泡7天后服,每次10~20mL,1日1~2次。用于腎虛腰痛遺精,體虛多汗。
(4)山茱萸10g、核桃仁15g、豬腰2個。剖豬腰,去白色腎盂部分,洗凈裝藥于腎中,扎緊,煮熟食用。治腎虛腰痛,遺精。
(5)山茱萸60g、益智仁50g、黨參25g、白術25g。于鍋中加水適量煎煮,取液飲用,每劑可分10次服,1日2~3次。用于腎虛腰膝酸痛,眩暈耳鳴,陽痿,遺精,小便頻數,或老人小便頻數不禁,或虛汗不止。
(6)山茱萸15g、黃芪30g、白茯神30g、肉桂10g、全當歸18g、生熟地各20g,黨參、白術、麥冬、茯苓、陳皮、枸杞子、川芎、防風、龜膠各15g,五味子、羌活各12g。以上藥搗為粗末,用白布包好,置潔凈的泡酒容器中,倒入白酒1500g,密封浸泡7日以上,去藥渣,空腹溫飲,每次20~30mL,1日3次。用于壯元氣,和血脈,益精補髓。治氣怯神疲,腰膝酸軟,怔忡健忘等。
(7)山茱萸15g、熟地20g、茯苓12g、龜板10g、北沙參10g、肉蓯蓉10g、陳皮10g、黃芪15g、肉桂3g、附片3g、甘草3g。1日1劑,水煎服。用于陽痿。
(8)山茱萸6g、生地6g、白芨15g、肉桂1g、丹皮10g、澤瀉10g、五味子10g、天花粉10g、茯苓10g。1日1劑,水煎服。用于紫癜。
(9)山茱萸15g、玄參30g、麥冬30g、五味子6g、肉桂3g。1日1劑,水煎服。用于糖尿病。
(10)山茱萸60g、生地60g、山藥30g、大柿餅15g、豬大腸60g。隔日1劑,水煎服并食豬大腸。用于糖尿病。
(11)山茱萸9g、黃芪30g、茯苓12g、桂枝9g、白術9g、甘草3g。1日1劑,水煎服。用于血虛頭暈。
(12)山茱萸9g、鎖陽9g、何首烏90g、枸杞90g。上藥焙干,共研細末,每次6g,1日2次,開水沖服。用于頭暈耳鳴,陽痿,遺精。
(13)山茱萸9g、生熟地各12g、茯苓12g、遠志9g、山藥15g、夜交藤30g、生龍骨30g、生牡蠣30g。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~3次服。用于神經官能癥。
(14)山茱萸、桂圓肉、黨參各50g。每日1劑,水煎分2~3次服。用于神經衰弱,失眠。
(15)山茱萸120g、熟地180g、山藥120g、魚鰾120g、芡實60g、牡丹皮60g、茯苓60g、蓮須30g、龍骨10g、蛤粉適量。先將龍骨水飛,魚鰾用蛤粉炒成珠,再與其余諸藥共研為末,煉蜜為丸,每次12g,1日2次,開水沖服。用于夢遺。
(16)山茱萸15g、枸杞15g、補骨脂15g、韭菜籽15g、牡蠣15g。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~3次服。用于遺精,滑泄。
(17)山茱萸12g、大米100g。加水共煮熟,除去藥渣食之,每日1劑。用于遺精。
(18)山茱萸25g。水煎服。用于盜汗,自汗。
(19)山茱萸15g、大風子10g。將大風子去皮取仁,同山茱萸共研細研勻,每晚睡前用食醋調成糊,外涂患處。用于酒糟鼻。
(20)山茱萸5g、五味子3g、知母3g、黃柏3g。知母、黃柏掰成小碎塊,五味子砸碎,與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內,倒入剛沸的開水,蓋嚴杯蓋,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,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,直至無味,最后將部分藥渣嚼爛,用藥液送服,每日晚上睡前泡服1劑。用于腎陰虧損,相火妄動所致的夢遺證,癥見夢多紛紜,遺精頻作,腰膝酸軟,頭暈乏力等。
(21)山茱萸5g、熟地5g、山藥5g。熟地、山藥切成小碎塊,與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內,倒入剛沸的開水,蓋嚴杯蓋,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,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,直至無味,最后將藥渣嚼爛,用藥液送服。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。用于腎陰虧虛所致的腰膝酸痛,萎軟無力,耳鳴眼花,頭暈,滑精、遺精或陽強易舉等。
(22)山茱萸5g、肉桂3g。將肉桂切成小碎塊,與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內,倒入剛沸的開水,蓋嚴杯蓋,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,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,直至無味。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。用于腎陽不足的陽痿,癥見陰莖不舉,或舉而不堅,腰膝酸軟,肢冷畏寒等。
(23)山茱萸5g、續斷5g、熟地5g、當歸5g。將續斷、熟地和當歸切成小碎塊,與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內,倒入剛沸的開水,蓋嚴杯蓋,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,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,直至無味。每日上、下午各泡服1劑。用于肝腎不足,沖任虛損的崩漏證,癥見月經過多,經期延長,綿綿不絕,腰腹酸痛,頭暈神疲等。
(24)山茱萸5g、桂心5g、懷牛膝5g。將桂心和懷牛膝切成小碎塊,與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內,倒入剛沸的開水,蓋嚴杯蓋,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,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,直至無味,每日上、下午各泡服1劑。用于腎陽不足,下焦風冷所致的腰膝冷痛,得暖則減,遇寒則甚,俯仰艱難等。
(25)山茱萸5g、五味子5g。將五味子砸為小碎塊,與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內,倒入剛沸的開水,蓋嚴杯蓋,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,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,直至無味,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。用于真陽虧損,腎失封藏的遺精,滑精,早泄,腰酸,神疲,盜汗等。
(26)山茱萸5g、黨參10g、白芍5g。將黨參和白芍切為小碎塊,與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內,倒入剛沸的開水,蓋嚴杯蓋,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,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,直至無味,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劑。用于久病,或誤汗、誤下而致的汗出不止,四肢厥冷等。
(27)山茱萸5g、益智仁5g、黃芪5g、白術5g。將益智仁砸碎,黃芪和白術切為小碎塊,與山茱萸一起置入茶杯內,倒入剛沸的開水,蓋嚴杯蓋,浸泡20分鐘左右即可代茶飲,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,直至無味,每日上、下午各泡服1劑。用于腎氣不固的老人小便不節,或自遺不禁,面色無華,氣短乏力等。
凡命門火熾,強陽不痿,素有濕熱,小便淋澀者忌服!侗静萁浖ⅰ罚恨崬橹。惡桔梗、防風、防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