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蒲公英,菊科,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、婆婆丁、華花郎等。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蒲公英有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,利尿通淋的功效。處方名:蒲公英、公英、鮮公英、黃花地丁。
蒲公英的功效:
性味:苦甘,寒。
《唐本草》:味甘,平,無毒。
李杲:微苦,寒。
《本草述》:甘,平微寒。
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苦甘,寒。
歸經:入肝、胃經。
李杲:足少陰經。
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入陽明、太陰經。
功效:清熱解毒,利尿散結。治急性乳腺炎,淋巴腺炎,瘰疬,疔毒瘡腫,急性結膜炎,感冒發熱,急性扁桃體炎,急性支氣管炎,胃炎,肝炎,膽囊炎,尿路感染。
《唐本草》:主婦人乳癰腫。
《本草圖經》:敷瘡,又治惡刺及狐尿刺。
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化熱毒,消惡腫結核,解食毒,散滯氣。
《滇南本草》:敷諸瘡腫毒,疥癩癬瘡;祛風,消諸瘡毒,散瘰疬結核;止小便血,治五淋癃閉,利膀胱。
《綱目》:烏須發,壯筋骨。
《醫林纂要》:補脾和胃,瀉火,通乳汁,治噎膈。
《綱目拾遺》:療一切毒蟲蛇傷。
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清肺,利嗽化痰,散結消癰,養陰涼血,舒筋固齒,通乳益精。
《嶺南采藥錄》:炙脆存性,酒送服,療胃脘痛。
《山東中藥》:為解毒、消炎、清熱藥。治黃疸,目赤,小便不利,大便秘結。
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清熱解毒,涼血利尿,催乳。治疔瘡,皮膚潰瘍,眼疾腫痛,消化不良,便秘,蛇蟲咬傷,尿路感染。
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:清熱解毒,利尿,緩瀉。治感冒發熱,扁桃體炎,急性咽喉炎,急性支氣管爽,流火,淋巴腺炎,風火赤眼,胃炎,肝炎,骨髓炎。
蒲公英的作用:
《本草經疏》:蒲公英昧甘平,其性無毒。當是入肝入胃,解熱涼血之要藥。乳癰屬肝經,婦人經行后,肝經主事,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,并宜生暖之良。
《本草述》:蒲公英,甘而微余苦,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。希雍有曰:甘平之劑點朗肝腎。'昧此一語,則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腎矣,不然,安能涼血、烏須發,以合于沖任之血臟乎?即是思之,則東垣所謂腎經必用者,尤當推而廣之,不當止以前所主治盡之也。
《本草新編》:蒲公英,至賤而有大功,借世人不知用之。陽明之火,每至燎原,用白虎湯以瀉火,未免太傷胃氣。蓋胃中之火盛,由于胃中士衰也,瀉火而土愈衰矣。故用自虎湯以瀉胃火,乃一時之極宜,而不可恃之為經久也。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,但其氣甚平,既能瀉火,又不損土,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。凡系陽明之火起者,俱可大劑服之,火退而胃氣自生。但其瀉火之力甚微,必須多用,一兩,少亦五、六錢,始可散邪輔正耳;騿,蒲公英瀉火,止瀉陽明之火,不識各經之火,亦可盡消之乎?曰,火之最烈者,無過陽明之焰,陽明之火降,而各經余火無不盡消。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藥,而各經之火,見蒲公英而盡伏,即謂蒲公英能消各經之火,亦無不可也;騿,蒲公英與金銀花,同是消癰化瘍之物,二物畢竟孰勝夫蒲公英止入陽明、太陰二經,而金銀花則無經不入,蒲公英不可與金銀花同于功用也。然金銀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。
《醫林纂要》:蒲公英點能化熱毒,解食毒,消腫核,療疔毒乳癰,皆瀉火安上之功。通乳汁,以形用也。固齒牙,去陽陰熱也。人言一莖兩花,高尺許,根下大如拳,旁有人形拱抱,搗汁酒和,治噎隔神效。吾所見皆一莖一花,亦鮮高及尺者,然以治噎膈。
《本草求真》:蒲公英,入陽明胃、厥陰肝,涼血解熱,故乳癰、乳巖為首重焉。緣乳頭屬肝,乳房屬胃,乳癰、乳巖,多因熱盛血滯,用此直入二經,外敷散腫臻效,內消須同夏枯、貝母、連翹、自英等藥同治。
《本草正義》:蒲公英,其性清涼,治一切療瘡、癰瘍、紅腫熱毒諸證,可服可敷,頗有應驗,而治乳癰乳療,紅腫堅塊,尤為捷效。鮮者搗汁溫服,干者煎服,一味亦可治之,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。
《本草圖經》:敷瘡,又治惡刺及狐尿刺。
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化熱毒,消惡腫結核,解食毒,散滯氣。
《滇南本草》:敷諸瘡腫毒,疥癩癬瘡;祛風,消諸瘡毒,散瘰疬結核;止小便血,治五淋癃閉,利膀胱。
《本草新編》:蒲公英,味苦,氣平。入陽明、太陰。潰堅腫,消結核,解食毒,散滯氣。
蒲公英的藥理作用:
、趴咕饔:該品注射液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、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。對肺炎雙球菌、腦膜炎球菌、白喉桿菌、綠膿桿菌、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等及卡他球菌也有一定殺菌作用。本品醇提液1 :400能抑制結核菌,但煎劑1 :100無效。其1 :80的水煎劑能延緩 ECHO11病毒細胞病變,醇提物(31mg/kg)能殺死鉤端螺旋體,對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。對幽門彎曲桿菌有良好的殺滅作用。
、仆ㄈ:該品葉有疏通乳脈管之阻塞,促進泌乳的作用。
、强鼓[瘤作用:藥用蒲公英中提取的多糖(Tof一CFr),以40、2、600mg/kg ip 給于接種MM46腫瘤細胞的C3H小鼠,前期給藥未見作用,但11~20天和2~20天的后期隔日給藥則有效。對腫瘤細胞的遲延型過敏反應(T一DHR),在ddy一Ehrlich(同種腫瘤)系和C3H一MM46(同系腫瘤)系中,Tof一CFr后期給藥其足跖反應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上升。在ADMC系中,Tof一CFr與已知能活化巨噬細胞的糖原相比,具有更強的激活能力。
治乳癰:蒲公英(洗凈細銼),忍冬藤同煎濃湯,入少酒佐之,服罷,隨手欲睡,是其功也。(《本草衍義補遺》)
治急性乳腺炎:蒲公英二兩,香附一兩。每日一劑,煎服二次。(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)
治產后不自乳兒,蓄積乳汁,結作癰:蒲公英搗敷腫上,日三、四度易之。(《梅師集驗方》)
治瘰疬結核,痰核繞項而生:蒲公英三錢,香附一錢,羊蹄根一錢五分,山茨菇一錢,大薊獨根二錢,虎掌草二錢,小一枝箭二錢,小九古牛一錢。水煎,點水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治疳瘡疔毒:蒲公英搗爛覆之,別更搗汁,和酒煎服,取汗。(《綱目》)
治急性結膜炎:蒲公英、金銀花。將兩藥分別水煎,制成兩種滴眼水。每日滴眼三至四次,每次二至三滴。(《全展選編?五官》)
治急性化膿性感染:蒲公英、乳香、沒藥、甘草,煎服。(《中醫雜志》(11):31,1965)
治多年惡瘡及蛇螫腫毒:蒲公英搗爛,貼。(《救急方》)
治肝炎:蒲公英干根六錢,茵陳蒿四錢,柴胡、生山梔、郁金、茯苓各三錢。煎服;蛴酶筛、天名精各一兩,煎服。
治膽囊炎:蒲公英一兩。煎服。
治慢性胃炎、胃潰瘍:蒲公英干根、地榆根各等分,研末,每服二錢,一日三次,生姜湯送服。(⑨方以下出《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》)
治胃弱、消化不良,慢性胃炎,胃脹痛:蒲公英一兩(研細粉),橘皮六錢(研細粉),砂仁三錢(研細粉);旌瞎惭,每服二至三分,一日數回,食后開水送服。(《現代實用中藥》)
用于燒傷合并感染:以鮮蒲公英搗爛,加入少許75%酒精調敷患處。(《中西醫結合雜志》1987;(5):301)
治療胃痛:蒲公英20~30g,丹參25~30g,白芍15~30g,甘草10~30g,日1劑水煎服,1個月為1療程。(《上海中醫藥雜志》1984(2):33)
治療急性膽道感染:蒲公英30g,柴胡10g,郁金12g,川楝6g,刺針草30g。水煎服。(《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》第33頁)
治療腮腺炎:以鮮蒲公英30g搗碎,加入1個雞蛋清中攪勻,加冰糖適量,搗成糊狀,外敷患處。日換藥1次。(《中藥現代臨床應用手冊》1993;12)
治急性熱病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扁桃體炎等:蒲公英、大青葉、板藍根、金銀花各12g,水煎服。
治乳腺炎、闌尾炎、瘡癤療腫:蒲公英、金銀花、連翹各15g,山甲、當歸、赤芍各10g,水煎服,或單用其鮮品搗爛局部外敷。
治目赤紅腫:蒲公英30g,黃芩10g,水煎,熏洗患眼。
治尿路感染:蒲公英30g,萆粟、生蒲黃、木通、車前子各10g,水煎服。
禁忌
陽虛外寒、脾胃虛弱者忌用。
蒲公英的食用方法:
蒲公英炒肉絲
功效: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散結的功效。豬肉具有滋陰潤燥,補中益氣的功效。兩者相配做成此菜,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、脂肪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C。適用于疔毒瘡腫、瘰疬目赤、便血、咳嗽、消渴、胃炎、感冒等癥。
材料:豬肉100g、蒲公英鮮葉或花莖250g、味精、精鹽、料酒、蔥花、姜末、醬油、素油各適量。
做法:將蒲公英鮮葉或花莖去雜洗凈,入沸水鍋焯一下,撈出洗凈,瀝水,切段。豬肉洗凈切絲。將料酒、精鹽、味精、醬油、蔥、姜同時放入碗中拌勻勾成芡汁。油鍋燒熱,下肉絲煸炒,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時,投入蒲公英鮮葉或花莖炒至入味,出鍋裝盤即成。
蒲公英江米飯
功效:具有清熱、解毒、滋養之作用,適用于乳汁分泌不足、食欲不振等。
材料:公英20克、銀杏20粒、海松子10克、糯米三杯、香菇四大朵、干蝦仁四大匙、豬肉半斤、胡蘿卜一條、熟筍四兩、醬油、酒、色拉油或香油適量
做法:
1、糯米洗凈泡在足量的清水里3小時,撈出時要瀝干水分。蒲公英輕輕洗凈,泡在足以淹蓋的溫水中。香菇、干蝦仁洗凈后泡軟,香菇去蒂后切成小塊。豬肉切成小塊,以醬油調味。胡蘿卜去皮、熟筍洗凈,都切成小塊。銀杏煮好后去薄皮。
2、在較深的鍋中放入糯米,將蒲公英浸汁和香菇、干蝦仁的浸汁混合,再加水到三杯的量,將酒、醬油、油等調未料混合攪拌,與準備好的材料及蒲公英倒入鍋中,攪拌均勻。蓋緊鍋蓋先用大火,再轉小火以一般煮飯的方法來煮。
3、飯煮熟后,約悶15分鐘,再用飯杓輕拌,灑上好松子即可。
蒲公英用法與用量:內服:煎湯,0.3――l兩(大劑2兩);搗汁或入散劑。外用:搗敷。
蒲公英用藥禁忌:陽虛外寒、脾胃虛弱者忌用。
蒲公英綠豆湯
功效:蒲公英性寒,味甘,有清熱解毒、潤肺化痰、養陰涼血等功效;綠豆性寒,味甘,有清熱解暑、降壓明目、利尿消腫等功效。此湯由蒲公英與綠豆相配而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的功效。
材料:鮮蒲公英60克,綠豆50克,白糖適量。
做法:
1、將蒲公英洗凈切碎;綠豆淘洗干凈,備用。
2、鍋內加水適量,放人蒲公英,大火燒沸,改用文火煮10――15分鐘,去渣,加入綠豆煮至熟爛,調入白糖即成。
用法:每日1劑,分2次服下,連服3――5天。
蒜茸蒲公英
功效:食用脆爽細嫩,回味略苦,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,提高抗病防病能力。適用于急性乳腺炎、淋巴腺炎、瘰疬(淋巴結核)、疔瘡腫毒、急性結膜炎等病癥。
材料:蒲公英500克,蒜茸適量。
做法:將蒲公英去雜洗凈,入沸水鍋焯一下,撈出放入涼水中洗凈,擠干水分,切碎放盤內,撒上蒜茸、麻油、精鹽、味精,拌均即成。
蒲公英粥
功效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。適用于肝炎、膽囊炎、急性乳腺炎、急性扁桃體炎、尿路感染、急性結膜炎等癥。適用于急性乳腺炎,乳房腫脹疼痛,急性扁桃體炎,疔瘡熱毒,泌尿系感染,傳染性肝炎,膽囊炎,上呼吸道感染,急性眼結膜炎及小兒暑痱、熱結便秘等。
材料:蒲公英40――60克(鮮品60――90克) 粳米50――100克
做法:將蒲公英擇凈,放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,浸泡5――10分鐘后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粥,或將鮮蒲公英擇洗干凈,切細,待粥熟時調入粥中,納入白糖,再煮一、二沸即成。
用法:每日2――3次,稍溫服。3――5天為一療程。
蒲公英豬肚
功效: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主治消化性潰瘍,癥見胃脘灼熱疼痛,口干口苦,心煩易怒,大便秘結,小便短黃,舌苔黃燥等。
材料:蒲公英30克,豬肚1個。
做法:將蒲公英洗凈,切細;豬肚洗凈,將蒲公英人豬肚中,扎緊肚口,放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,文火煮至豬肚熟爛即成。
用法:喝湯,豬肚取出,調味佐餐服食,每周2-3劑。
按語:蒲公英有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之功效!侗静菥V目》言其"解食毒,散滯氣,化熱毒,消惡腫"。藥理研究表明,蒲公英對幽門螺桿菌也有一定的殺滅作用,因而對潰瘍病顯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。豬肚可健脾胃,消食積,補虛損。兩者合用,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,引藥歸經,殺滅幽門螺桿菌,可有效地消除潰瘍病脾胃積熱諸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