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陳皮是蕓香科植物橘及變種的干燥成熟果實的皮曬干。別名:橘皮、貴老、紅皮、黃橘皮等。中醫認為陳皮有理氣健脾,燥濕化痰的功效與作用。常見如陳皮泡水、陳皮荷葉茶、蛇膽陳皮口服液。孕婦也可以吃陳皮。
【性味】性溫,味辛、味苦。
【歸經】入脾經、胃經、肺經。
功效:理氣健脾,調中,燥濕,化痰。 主治 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、消化不良。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、納呆便溏。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。
溫能行氣,辛能發散,苦而泄水。
1、陳皮用于胸腹脹滿等癥。橘皮辛散通溫,氣味芳香,長于理氣,能入脾肺,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 ,又能行氣寬中,用于肺氣擁滯、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、脘腹脹滿等癥。常與木香、枳殼等配伍應用。
2、陳皮用于脾虛飲食減少、消化不良,以及惡心嘔吐等癥。該品燥濕而能健脾開胃,適用于脾胃虛弱、飲食減少、消化不良、大便泄瀉等癥,常與人參、白術、茯苓等配合應用。因其既能健脾,又能理氣,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,可使補而不滯,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。 陳皮
3、陳皮用于濕阻中焦、脘腹痞脹、便溏泄瀉,以及痰多咳嗽等癥。橘皮苦溫燥濕而能健脾行氣,故常用于濕阻中焦、脘腹脹悶、便溏苔膩等癥,可配伍蒼術、厚樸同用。又善于燥濕化痰,為治濕痰壅肺、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藥,每與半夏、茯苓同用。
此外,橘皮又能和中,可治胃失和降、惡心嘔吐,若胃寒嘔吐,可與生姜同用;胃熱嘔吐,又可配伍竹茹、黃連等藥同用。
故陳皮有三大類作用,一是導胸中寒邪,二破滯氣,三益脾胃。
1、氣虛及陰虛燥咳患者不宜。
2、吐血癥慎服。
3、《本草經疏》:"中氣虛,氣不歸元者,忌與耗氣藥同用;胃虛有火嘔吐,不宜與溫熱香燥藥同用;陰虛咳嗽生痰,不宜與半夏、南星等同用;瘧非寒甚者,亦勿使。"
4、《本草匯言》:"亡液之證,自汗之證,元虛之人,吐血之證不可用。"
5、《本草從新》:"無滯勿用。"
6、《得配本草》:"痘疹灌漿時禁用。"
陳皮的營養價值
陳皮的苦味物質是以檸檬苷和苦味素為代表的“類檸檬苦素”,這種類檸檬苦素味平和,易溶解于水,有助于食物的消化。陳皮用于烹制菜肴時。其苦味與其他味道相互調和,可形成獨具一格的風味。陳皮含有揮發油、橙皮甙、維生素B、C等成分,它所含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,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,排除腸管內積氣,增加食欲。陳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藥,具有通氣的健脾、燥濕化痰、解膩留香、降逆止嘔的功效。
陳皮的食用禁忌:
氣虛體燥、陰虛燥咳、吐血及內有實熱者慎服。
陳皮的做法指導:
1. 在烹調中多用于炸、燒、燉、炒等方法得動物性菜肴,起到除異味、增香、提鮮、解膩得功效。
2. 濕濁阻中,脾胃氣滯,脘腹脹痛,食少便溏 者,多與蒼術、厚樸、甘草配伍,以燥濕健脾和胃。
3. 痰濕壅肺、肺失宣降,而致咳嗽痰多,胸膈脹悶者,多與半夏、茯苓配伍,以燥濕化痰止咳。
4. 脾虛水濕不運,肢體浮腫,小便不利者,可與茯苓皮、桑白皮、大腹皮等到骼,以健脾利水。
烹調用途:用作調味料,有增香添味、去腥解膩作用。制作鹵菜、鹵汁時常用。亦用作菜肴調味配料,如陳皮羊肉、陳皮全鴨等。
1、 陳皮泡茶飲,每次2到3g即可。適宜脾胃氣滯、脘腹脹滿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咳嗽多痰之人食用;也適宜預防高血壓、心肌梗死、脂肪肝之人、急性乳腺炎者食用。但是,陳皮也并非人人可以隨意拿來泡水飲用的,陳皮性溫、辛、苦,有發熱、口干、便秘、尿黃等癥狀者,是不宜飲用陳皮水的。陳皮可做成藥膳茶,如:
(1)降脂茶:取陳皮五錢、山楂三錢、甘草一錢、丹參二錢,以1500┬煮沸,小火再煮20分鐘,過濾即可,主要有降低膽固醇及血脂肪之作用,適宜體質壯實之高血脂病患,經常腹瀉或消化性潰瘍者不宜。
(2)麥芽茶:麥芽五錢、谷芽三錢、陳皮三錢、神曲二錢、甘草一錢或冰糖少許,以1000┬煮沸,小火再煮15分鐘,過濾即可開胃健脾,促進消化。
2、 做成陳皮粥,如取陳皮10克(鮮者加倍),大米100克。將陳皮擇凈,切絲,水煎取汁,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,或將陳皮研末,每回取3~5克,調入已沸的稀粥中,同煮為粥服食,每曰1劑,連續3~5天?珊臀咐須,化痰止咳。適用于脾胃虧虛,脘腹脹滿,肋脅疼疼。暖氣頻作,食欲不振,納差食少。惡心嘔吐,咳嗽痰多。除此之外,還可以在粥中加入其他材料,做成具有不同效用的粥,比如說:陳皮茯苓粥、黃花陳皮粥、陳皮花生粥、陳皮海帶粥、陳皮瘦肉粥等等,既美味又健康養生。
3、 陳皮可加入保健食品中,制成口服液、片劑等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陳皮苦燥性溫,易傷津助熱,服用不當或者過量,容易“上火”。所以,氣虛體燥、陰虛燥咳、吐血及內有實熱者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