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dd id="ovkas"></dd>
      <progress id="ovkas"></progress>
    2. <em id="ovkas"></em>
    3. <th id="ovkas"></th>
        <tbody id="ovkas"></tbody>
      1. <rp id="ovkas"><acronym id="ovkas"><u id="ovkas"></u></acronym></rp>

        中藥一號網 >>所屬分類 >> 花葉類中藥材    補益類中藥材   

        地黃花

        編輯詞條
        目錄

        地黃花介紹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  「中文學名」地黃花

          「拼音」 Dì Huáng Huā

          「拉丁學名」Rehmannia glutinosa (Gaetn.) Libosch.

          「別名」蜜罐

          「來源」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花蕾。

          「原形態」多年生草本,高10-40cm。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。根肥厚,肉質,呈塊狀,圓柱形或紡錘形。莖直立,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;~成叢,葉片倒卵狀披針形,長3-10cm,寬1.5-4cm,先端鈍,基部漸窄,下延成長葉柄,葉面多皺,邊緣有不整齊鋸齒;莖生葉較小;ㄇo直立,被毛,于莖上部呈總狀花序;苞片葉狀,發達或退化;花萼鐘狀,先端5裂,裂片三角形,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,具脈10條;花冠寬筒狀,稍彎曲,長3-4cm,外面暗紫色,里面雜以黃色,有明顯紫紋,先端5淺裂,略呈二唇形;雄蕊4,二強,花藥基部叉開;子房上位,卵形,2室,花后變1室,花柱1,柱頭膨大。蒴果卵形或長卵形,先端尖,有宿存花柱,外為宿存花萼所包。種子多數;ㄆ4-5月,果期5-6月。

          「生長環境」主要為栽培,亦野生于海拔50-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。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內蒙古、遼寧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山東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陜西等地。

          「用法用量」內服:9-30g,煎湯。

        地黃花地黃花


        地黃花的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  「功效與作用」治消渴,腎虛腰痛。摘錄 《中藥大辭典》

          「性味」味甘,性溫。

          「歸經」歸腎經。

          1.《本草圖經》:"為末服食,功同地黃。"

          2.《綱目》:"治腎虛,腰脊痛,為末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"

          「復方

          1.治消渴;地黃花陰干,搗羅為末,每用粟米兩合,凈淘煮粥,侯熟,入末三錢匕,攪勻,更煮令沸,任意食之。(《圣濟總錄》地黃花粥)

          2.治墜睛風熱所攻:豬肝一具,黑豆花(曝干),槐花(曝干)、地黃花(曝干)各一兩。上件藥除豬肝外,搗細羅為散,和豬肝納鐺中,以水二斛,緩火煎,候上有凝脂,似酥片子,此是藥炙上物,掠盡為度,以瓷合中盛,每以銅箸取如黍米大,點眥中,日三、四度。(《圣惠方》)

        地黃花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    
          

        地黃花地黃花

         

        地黃花地黃花 

        附件列表


        →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,請 編輯詞條

        上一篇海馬圖片 下一篇芍藥花

        聲明: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,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!

        詞條信息

        admin
        admin
        超級管理員
       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  

        相關詞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