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dd id="ovkas"></dd>
      <progress id="ovkas"></progress>
    2. <em id="ovkas"></em>
    3. <th id="ovkas"></th>
        <tbody id="ovkas"></tbody>
      1. <rp id="ovkas"><acronym id="ovkas"><u id="ovkas"></u></acronym></rp>

        中藥一號網 >>所屬分類 >> 中藥圖片大全   

        細辛圖片

        編輯詞條
        目錄

        細辛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細辛細辛

        細辛介紹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  「中文學名」細辛

          「拼音」Xì Xīn

          「英文名」Asari Radix et Rhizoma

          「拉丁學名」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. Schmidt var.mandshuricum(Maxim.)Kitag. 

          「別名」小辛、細草、少辛、細條、綠須姜、獨葉草、金盆草、萬病草、臥龍丹、鈴鐺花、四兩麻、玉香絲、細參、煙袋鍋花、東北細辛等。

          「來源」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、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全草。前二種習稱“遼細辛”。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,除去泥沙,陰干。

          「原形態

          1.遼細辛:多年生草本,高12~24厘米。根莖橫走,密生須根,捻之有辛香。莖短,基部有2~3枚鱗片,莖端生2~3葉;葉柄長5~18厘米,通常無毛或稀有短毛,具淺溝槽;葉片心形或近于腎形,長5~11厘米,寬6~15厘米,先端鈍尖,偶或漸尖,基部,b形或深心形,兩側成耳狀.全緣,上面綠色,脈上被短毛,其他部分亦疏被極短的伏毛,下面淡綠色,密被短伏毛;▎紊谌~腋,花梗長3~5厘米,直立;ū煌矇匦,紫褐色,內有隆起的棱條;裂片3,三角狀闊橢圓形,稍尖,長7~9毫米,寬10毫米,向外反卷,呈污褐紅色;喉部有環狀縊縮;雄蕊12,長3毫米,花絲及花藥等長;子房半下位,6室,花柱6出,上部分歧。假漿果半球形,長10毫米,寬約12毫米.種子卵狀圓錐形,有硬殼,表面具有黑色肉質的假種皮;ㄆ5月。果期6月。

          2.華細辛:多年生草本。與前種極為近似;但根莖較長,節間密。葉通常2枚,先端尖至銳尖,兩面疏生短柔毛。葉柄長10~15厘米;ū煌矇匦,裂片3,平展,廣卵狀心形或廣卵形,長約10毫米,寬約12毫米,先端漸尖或急尖,暗紫色,內側密被細小的乳頭突起,花絲較花藥長1.5倍;ㄆ5月。果期6月。

          「生境分部

          1.遼細辛:生長于林下、灌木叢間、山溝、林緣或山陰濕地。分布東北及山東、山西、河南等地。

          2.華細辛:生長于山谷溪邊、林下、巖石旁等陰濕處。分布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山東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
          「性狀

          1.北細辛:常卷縮成團。根莖橫生呈不規則圓柱形,具短分枝,長1~10cm,直徑0.2~0.4cm;表面灰棕色,粗糙,有環形的節,節間長0.2~0.3cm,分枝頂端有碗狀的莖痕。根細長,密生節上,長10~20cm,直徑0.1cm;表面灰黃色,平滑或具縱皺紋,有須根及須根痕;~1~3,具長柄,表面淡綠色,光滑;葉片多破碎,完整者心形至腎狀心形,全緣,先端急尖,基部深心形,長4~10cm,寬6~12cm。有的可見花,多皺縮,鐘形,暗紫色,花被頂裂片由基部反卷與花被筒幾全部相貼。果實半球形。氣辛香,味辛辣、麻舌。

          栽培品的根莖多分枝,長5~15cm,直徑0.2~0.6cm。根長15~40cm,直徑0.1~0.2cm。葉甚多。

          2.漢城細辛:根莖直徑0.1~0.5cm,節間長0.1~1cm;~多為2,葉柄有毛,葉片較厚,花被裂片開展。果實半球形。

          3.華細辛:根莖長5~20cm,直徑0.1~0.2cm,節間長0.2~1cm;~1~2,葉片較薄,心形,先端漸尖;ū涣哑_展。果實近球形。氣味較弱。

          「化學成分

          1.遼細辛含揮發油約3%,揮發油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,其他有黃樟醚、β-蒎烯、優葛縷酮、酚性物質等。

          2.華細辛含揮發油2.75%,1.9%。揮發油中主要含甲基丁香油酚(約占50%),還有細辛酮、蒎烯、優葛縷酮、黃樟醚、1,8-桉葉素、l-細辛素等。

          3.雙葉細辛的揮發油含優葛縷酮6%、龍腦或愛草腦7%、1,8-桉葉素4%、蒎烯2%、甲基丁香油酚15%、黃樟醚10%、科繞魏素10%、欖香脂素8%、少辛酮0.2%、芳樟醇、大máng牛兒三烯醇。2-甲基-2-乙烯基-3-異丙烯基-5-異丙叉環己醇等。

          4.圓葉細辛全草含黃酮甙、氨基酸、糖類和揮發油。

          「炮制」除去雜質,噴淋清水,稍潤,切段,陰干。

          「用法用量」內服:煎湯,0.3~1錢。外用:研末撒、吹鼻或煎水含漱。

          「注意事項」不宜與藜蘆同用。氣虛多汗,血虛頭痛,陰虛咳嗽等忌服。

          1.《本草經集注》:"曾青、棗根為使。惡狼毒、山茱萸、黃芪。畏滑石、消石。反藜蘆。"

          2.《藥性論》:"忌生菜。"

          3.《本草經疏》:"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,上盛下虛,氣虛有汗,血虛頭痛,陰虛咳嗽,法皆禁用。"

          4.《得配本草》:"風熱陰虛禁用。"

          「貯藏」貯藏置干燥處,防霉。

        細辛細辛

        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

          「性味」辛,溫。

          1.《本經》:"味辛,溫。"

          2.《吳普本草》:"神農、黃帝、雷公、桐君:辛,小溫;岐伯:無毒;李氏:小寒。"

          3.《藥性論》:"味苦辛。"

          4.《用藥心法》:"辛,熱。"

          「歸經」歸心、肺、腎經。

          1.《湯液本草》:"手少陰引經藥。"

          2.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心、肝、膽、牌四經。"

          3.《本草經疏》:"入手少陰、太陽。"

          4.《本草匯言》:"入足蹶陰、少陰血分。"

          「功能主治

          1.祛風散寒,通竅止痛,溫肺化飲。用于風寒感冒,頭痛,牙痛,鼻塞鼻淵,風濕痹痛,痰飲喘咳。摘錄《國內藥典》

          2.祛風,散寒,行水,開竅。治風冷頭痛,鼻淵,齒痛,痰飲咳逆,風濕痹痛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
          3.散寒祛風;止痛;溫肺化飲;通竅。主風寒表證;頭痛,牙痛;風濕痹痛;痰飲咳喘;鼻塞;鼻淵;口瘡。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
          4.《本經》:"主咳逆,頭痛腦動,百節拘攣,風濕痹痛,死肌。明目,利九竅。"

          5.《別錄》:"溫中下氣,破痰,利水道,開胸中,除喉痹,鼻道阻塞,風癇癲疾,下乳結。汗不出,血不行,安五臟,益肝膽,通精氣。"

          6.陶弘景:"患口臭者,含之多效,最能除痰明目。"

          7.《藥性論》:"治咳逆上氣,惡風,風頭,手足拘急,安五臟六腑,添膽氣,去皮風濕庠,能止眼風淚下,明目,開胸中滯,除齒痛,主血閉,婦人血瀝腰痛。"

          8.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咳,消死肌瘡肉,胸中結聚。"

          9.《本草衍義》:"治頭面風痛。"

          10.《珍珠囊》:"主少陰苦頭痛!

          11.《綱目》:"治口舌生瘡,大便燥結,起目中倒睫。"

          12.《本草通玄》:"主風寒濕頭疼,痰歇氣壅。"

          13.《本經逢原》:"主痰結濕火,鼻塞不利。"

         。1)發散風寒:用于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,可配麻黃、藁本。

         。2)溫經止痛:用于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。

         。3)溫化寒痰: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。

         。4)宜通肺竅:用于鼻炎、鼻竇炎。

        細辛細辛

        復方

          1.治風冷頭痛,痛則如破,其脈微弦而緊:細辛一兩(凈),川芎一兩,附子(炮)半兩凈,麻黃一分。上細切,入連根蔥白、姜、棗。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連進三服。(《普濟方》細辛散)

          2.治偏頭痛:雄黃(研)、細辛(去苗葉,為末)等分。上二味,再同研勻。每服一字,左邊疼搐入右鼻,右邊痛搐入左鼻。(《圣濟總錄》至靈散)

          3.治傷風鼻塞:細辛、紫蘇、防風、杏仁、桔梗、薄荷、桑白皮。煎服。(《方脈正宗》)

          4.治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干嘔發熱而咳,或渴、或利、或噎、或小便不利;少腹滿,或喘者:麻黃(去節)、芍藥、細辛、干姜、甘草(炙)、桂枝(去皮)各三兩,五味子半升,半夏半升(洗)。上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。溫服一升。(《傷寒論》小青龍湯)

          5.治鼻塞不通:細辛末少許,吹入鼻中。(《普濟方》)

          6.治牙齒痛久不瘥:細辛(去葉苗)、蓽撥。上二味等分,粗搗篩。每用半錢匕,水一盞,煎十數沸,熱漱冷吐。(《圣濟總錄》細辛湯)

          7.治牙齒疼痛:荊芥、細辛、露蜂房各等分。上為粗末,每用三錢,水一大盞,煎至七分,去滓,溫漱冷吐。(《御藥院方》細辛散)

          8.治牙痛:細辛一錢,黃柏一錢。煎水漱口,不可嚼下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
          9.治痰飲,沖氣即低,而反更咳、胸滿者:茯苓四兩,甘草、干姜、細辛各三兩,五味子半升。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溫服半升,日三。(《金匱要略》苓甘五味姜辛湯)

          10.治少陰病,始得之,反發熱,脈沉者:麻黃二兩(去節),細辛二兩,附子一枚(炮、去皮,破八片)。上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。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(《傷寒論》麻黃附子細辛湯)

          11.治風入腹,切痛煩冤:細辛、吳茱萸、干姜各半兩,當歸、防風各一兩,芍藥二兩。上為末,每以半兩,水二升,煮一升。溫分三服,相續進之。(《元和紀用經》細辛湯)

          12.治小兒口瘡:細辛末,醋調,貼臍上。(《衛生家寶方》)

          13.治口臭及匿齒腫痛:細辛煮取濃汁,熱含冷吐。(《圣惠方》)

          14.治耳聾:細辛末,溶黃蠟丸鼠屎大。綿裹一丸,塞之。須戒怒氣。(《龔氏經驗方》聰耳丸)

          15.治虛寒嘔噦,飲食不下:細辛(去葉)半兩,丁香二錢半。為末。每服一錢,柿蒂湯下。(《綱目》)

          16.治暗風卒倒,不省人事:細辛末,吹入鼻中。(《世醫得效方》)

          17.小兒客忤(按:本病癥狀是:面青,驚痛,不能說話;或頸項強硬,出現險象;或在夜中忽然驚啼不止)。用細辛、桂心,等分為末,每服少許放入小兒口中。

          18.口舌生瘡。用細辛、黃連,等分為末,搽患處,漱去涎汁。治小兒口瘡,可用醋調細辛末貼敷臍上。

          19.鼻中息肉。用細辛末時時吹入。

          20.耳聾。用細辛末溶在黃蠟中,團成小丸。每棉裹一丸。塞耳中。此方名"聰耳丸"。

          「應用配伍

          細辛主要能散寒止痛,常與羌活、荊芥、川芎等同用,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較劇的病癥;對于外感風寒、陰寒里盛的病癥,亦可應用,須配合麻黃、附子等同用。細辛止痛力強,對于頭痛、齒痛都有較顯著的療效,頭痛可配合羌活、白芷等同用,齒痛可配合白芷、石膏等同用。對于風濕痹痛,以屬于寒濕者為宜,可與羌活、川烏、草烏等配合應用。細辛能溫肺以化痰飲,所以主要用于治療肺寒咳嗽、痰多質稀色白的病癥,常與干姜、半夏等配伍應用。本品又能通鼻竅,療口瘡。用于鼻淵,常配合白芷等應用;用于口舌生瘡,可單用一味細辛,研末敷于臍部。

          本品雖有較好的散寒作用,但發汗作用力較弱,一般解表方劑中不作主藥,臨床用于風寒表癥主要有兩個方面:或者外助麻黃以發汗解表,內助附子以扶陽溫腎,治療陽虛體質的外感風寒,形寒怯冷等癥;或者取其兼有止咳、鎮痛作用,用于風寒表癥兼有頭痛、身痛或咳嗽等癥。此外,在鎮咳方面,可配合干姜以溫肺化痰,配五味子以開闔并施,配麻黃宣暢肺氣;在止痛方面,可配合白芷治牙痛,配川芎治頭痛,配烏頭治痹痛,都是常用的配伍應用方法,可供參考。

          「藥理作用

         、倬植柯樽碜饔

          華細辛水浸劑或醇浸劑(20~100%)能阻斷蛙坐骨神經的沖動傳導,在豚鼠皮丘試驗中,有浸潤麻醉效力;但煎劑無效。細辛揮發油尚有表面麻醉(兔角膜反射)作用。50%細辛酊涂于人舌后約半分鐘,舌尖即有辛冷感,1分鐘后有麻木感,以后痛覺完全消失,經1小時左右始逐漸恢復。局麻作用與其所含的揮發油有關,但有較強的刺激性,尚不適作表面麻醉劑。有報告,細辛與其他中藥合用,作涂抹麻醉以拔牙,取得較好效果。

         、诮鉄、鎮痛作用

          細辛揮發抽的阿拉伯膠乳劑0.2~1.0毫升/公斤予兔口服。對正常及溫刺法引起的體溫升高均有降低作用。對四氫-β-萘胺或傷寒,副傷寒混合疫苗引起之發熱,口服揮發油0.5毫升/公斤也有某些抑制作用。同樣劑量對兔(電刺激齒髓法)百鎮痛作用,強度與安替匹林相似。

         、垡志饔

          初步體外試驗,細辛對溶血性鏈球菌、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,乃至結核桿菌有某些抑制作用,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
         、軐ρ獕旱淖饔

          華細辛醇浸出液(0.125~0.25克/公斤)靜脈注射,可降低麻醉犬的血壓。進一步分析指出,盆草細辛揮發油能使麻醉動物血壓下降,而煎劑則使血壓上升,并謂華細辛對瞬膜及血壓皆有腎上腺素樣作用。

         、荻拘约捌渌饔

          華細辛揮發油對蛙、小鼠、兔等,初呈興奮現象,繼即陷于麻痹狀態,逐漸使隨意運動及呼吸運動減退,同時反射消失,終以呼吸麻痹而死亡,呼吸先于心跳而停止,對心肌、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。醇浸出液在兔身上,能拮抗嗎啡引起的呼吸抑制。對小鼠灌胃與靜脈注射,其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23.75毫克及7.78毫克/10克。細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于水煎劑。

          除上述外,同屬植物歐細辛的浸劑能升高麻醉貓的血壓,而其總黃酮則有降壓作用;它還能緩解或消除由新斯的明引起的氣管痙攣。揮發油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抑菌作用(1:500)。


        附件列表


        →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,請 編輯詞條

        上一篇香薷圖片 下一篇姜花

        聲明: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,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!

        詞條信息

        admin
        admin
        超級管理員
       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  

        相關詞條